九五言情

繁体版 简体版
九五言情 > 夫郎是个小跟班 > 第80章 上京赶考

第80章 上京赶考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。

父母欢欢喜喜盼着孩子回来。饭没吃几顿,节日就过去了。李万里订好马车,收拾好行囊,准备上京赶考。

另一头的顾光早在年前就备好行李,当时已经带到县城去,后面又带回来。现在只要重新整理一下即可,简单得很。

听说李万里要走,翠竹村村民自发来送他。这可是他们村里第一个去京城的人。若是中了那不得了了,翠竹村真要出一个大官人了。

其实翠竹村第一个去京城的人是李秀云。她将来可是国公夫人,远比李万里威风多了。只是,里长把消息瞒得死死的。

里长不赞同李秀云跟男子远走他乡。只是里长已经没办法做李秀云的主,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订好的马车还没到,村民聚在院中七嘴八舌。

“这京城可真远。一个多月可不得把马腿跑断。”

旁边马上有婶子啐他,“你这臭嘴。李举人福气大着呢。”

“呸呸呸。”那人自觉说了不吉利的话。

不知谁起了头,村民都好奇起京城来。有人说京城的地砖都是金子铺的。另一个人说不是,估计只有皇宫才用黄金,不然为什么叫“皇宫”?那人斩钉截铁,肯定是黄金的黄。

也有人好奇京城的人都吃什么,旁边的人接话肯定顿顿有肉有鸡。她能想到最好的日子就是顿顿有肉。

更有人想让李万里在京城帮忙带东西回来。具体带什么却说不清,只是想带点京城的东西回来。还没说完,就被里长骂下去。于是,没人敢再提。

还有人不死心,又追着王妹问起顾光的婚事。

顾光十五,年纪不小了。这一年,不少人打起顾家几个小孩的主意。山民看着是要改籍了。

顾家又是李家的亲戚,一家七八个大人都在李家打工,日子差不到哪里去。李家不可能不管他们。

顾家人长得好,不少婶子都动了心思。先把人定下来,等顾家改籍了再成亲。

只是,顾一刚开始打算让顾光上学。等确认顾光实在没有读书的天赋,又收到李万里的信。更不可能在村里定亲。

王妹连连拒绝,“这小子要跟着他哥夫,将来安定下来再说。不急不急。”

顾光不行,还有顾明。顾明十四也是好年纪。再往下最大的顾磊不过十岁,说亲还太早。婶子们又围着王妹说起来。王妹受欢迎程度远超李万里。

屋内,何玉说着分别的话不觉红了眼眶。这一去又要几个月。等儿子中了,不知要派往何处。

她早早思虑却一直没结果。跟着儿子,见不到女儿哥儿。留在家里,不知猴年马月能见儿子一面。将来有了孙子,孙子都见不到奶奶。

一家人忙安慰何玉。

李万里从怀里拿出户帖,“幸好来的及。”

户帖是顾家的,已经改成农籍。托皇上的福,李万里搭上青山县令。知他是来年赶考的举子,县令很是客气。

改籍的事就这么成了。改户籍,一人要十两,光顾家就花了近两百两。

只是山民人数多,要慢慢来。此番只改了顾家的,其他人家要往后排。

李万里已经安排好,后面根据各家表现来安排。只是其他山民改籍的银两,他不会全出。

后面说出去时,山民都激动地哭了。刘叔却说他排最后。他孤家寡人改不改籍不重要,不如让孩子先改。

顾真虽不识字,但户帖还是认识的。他抖着手,白胡子跟着一抖一抖,“这是,这是......”

所有人都看着顾真,可他却迟迟说不出其他话来。

“改为农籍了。落户在翠竹新村。”

“爹,让我看看。”顾鼎说完伸出手来。所有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。

“就你粗手粗脚的小心给摸坏了。”顾一打掉顾鼎的手,同时眼巴巴地看向顾真。虽然不识字,但他们都想亲眼看看。

等欢喜完,估摸着时间差不多。李万里走出去跟村民道谢,谢各位送他。又说了些客套话,何玉出来分干果点心给村民。

马车到了,李万里和顾光坐车远去。

官道平坦,车夫技术好,马车很稳。精神好时看书,累了与顾光说说话,两人熟悉不少,顾光终于没了开始时的紧张。

车夫听见两人对话,时不时迎合两句。见多识广的汉子说起过往趣事有声有色。听得瞌睡虫都跑了。

往北走,越走越冷,风光逐渐与青山县不同。

书生赶考比商队安全很许多。商队可能会遇到山贼、土匪、强盗谋财害命。

夏国十分重视三年一次的科考。为保证学子顺利进京考试,会提前给进京赶考的学子一面特制的旗子。

旗子插在车上,过往的人见了便知是进京赶考的学子。抢了这些学子,就是和朝廷和官府过不去。是杀头的重罪。

路上虽然有人说话解闷,但闷在车里一个多月还是非常难受的。

到了京城,两人精神都不大好。倒是走惯的车夫要精神些。

刚下车就有小厮过来接李万里,“李举人,我家公子特意安排我来接你。”

来人是苏必先的贴身小厮,李万里在青山书院见过几回。

苏必先早早来信邀他到苏家别院住。苏家别院是空的,不怕打扰到苏家人又安全。李万里感激地应下。

李万里把苏必先当至交好友没有与他客气。更何况,京城有赵璋、江坚等人在。李万里怕住客栈有人使坏。还不如住到苏家别院省心,可以静心看书。

小厮领他们到别院,等两人安顿下来告辞而去,“公子说你们远道而来怕是累了。今儿先好好歇息。等明天公子在香满楼设宴招待。届时我来接公子前去。”

香满楼已经开到京城。看来,李秀云应该过得不错。

苏必先变化不大,仍是那般风光霁月。李万里没想到的是,苏必先竟已定了亲。是门当户对人家的嫡女,苏必先只见过几面。姑娘性格温婉是不错的选择。

离开考不过半月,李万里零散参加过几次宴会。宴上不少书生竟都听过他的名声。青山学子于民有利,青山打谷机,就算没见过都听过。

李万里放下心来。这下不用怕赵璋或者江家人使坏。有这名声在,就算不能加持,也能保证自己得到公正的考试。

在京城,虽未见过赵璋和李秀云,但坊间到处都是两人的传说。

有人说赵世子是个情种,非农家女不娶,还立下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誓言。也有人好奇那女子究竟是何等花容月貌,把堂堂世子迷得神魂颠倒,不惜与父母闹翻。

幸好旁人多是关注赵世子。不知李万里与李秀云同村,不然他非得被人追着问。

很快到了二月。

春闱开始了。

李万里已经熟悉科考流程,但难得紧张起来。顾光跟在他身边,看起来比他还紧张。

“好多人啊。”顾光左顾右盼。

等待进场的学子大多紧张不已。李万里再看苏必先,学神与常人不同,依旧不骄不躁面色如常。

等学子都进场了,顾光才松下一口气挤出人群。嘴里还囔囔着,“九天后来这里接哥夫。一定不能忘了。不能忘了。”

苏必先的小厮见他如此紧张,上前来安慰听见顾光继续囔囔,“婶子说了要看好哥夫。不能让人瓮中捉鳖了。”

小厮......汗!

如果他没记错,那叫榜下捉壻。

“九天后,我到别院寻你。我们一起来考场等。”

顾光感动极了,“谢谢哥。”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懂得人情世故,“公子已经进去,哥若是有空,不如我请哥喝两杯?”

春闱重经义,轻诗赋,倒是避开李万里的弱点。做诗是做不来的。

京城贡院比青山府县的好很多,至少没有漏水的地方。天冷没有蛇鼠。只是,冷得手指僵硬,李万搓了很久才缓过来。

刚开始写字不太顺畅。他不由在心里生了坏心思。最好把大伙的字都冻丑。反正我的字不占上风,勉勉强强。以上,苏必先除外。

策论竟是论农事。李万里高兴极了,他押对了题。自献上打谷机,他就特别关注“农事”。

尤其是皇帝的嘉奖下来,更是找了不少这方面的书。吸口冷气让自己冷静下,他缓缓下笔。

“夫在耘耨,妻在机杼,民无二事,则有储蓄......”

九天的考试下来,铁人都软成泥人。李万里和苏必先对视一眼权当打过招呼。

两人被半抬起半扶着回去。在小厮的指导下,顾光已经提前备好热水、热粥。

李万里里里外外仔细洗了一遍,喝下两碗热粥,沉沉睡去。

足足睡够一日才感觉自己活过来。号房狭小,他都是缩着睡的,感觉骨头都要缩起来了。伸个懒腰,真是舒服。

出门与苏必先聚后,李万里没再出门。他以后不留在京城,不用现在就急着讨好人。但还是被苏必先拉出去几次,倒是结交了几个不错的学子。

都是这次下场的学子,与苏必先相识的,人品学识皆不错。苏必先还是有了变化,至少也会主动结交人了。

他依旧保持君子之心,却不会和从前一般非黑即白,宁为玉碎不为瓦全。

难得有几日清闲,他拿出纸给家人夫郎写信。有些遗憾他们不能来京,又画了画想要一起送回去。

无奈,他画技着实拿不出手。墨水晕成一片,看不出画了个什么玩意。最后,只得作罢。

京城风光虽好,但念及心中之人,又觉得不好了。

最后,他写道:你所在之处,我方觉得好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