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五言情

繁体版 简体版
九五言情 > 锦绣中华:黄道婆的现代纺织传奇 >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:海外试水,巴黎惊鸿

第36章 第三十六章:海外试水,巴黎惊鸿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锦绣坊在外滩的璀璨亮相,以及“云居”、“锦绣娃娃”、乃至“锦绣·高定”的相继成功,在国内市场激起的波澜已远超预期。赞誉、订单、资本的青睐纷至沓来,这个百年老字号仿佛一夜之间抖落了尘埃,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。

但在黄道月心中,这仅仅是开始。锦绣坊承载的,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,更是中华纺织文脉的延续与复兴。要让这份“锦绣”真正名扬天下,光守着国内市场是远远不够的。

“我们必须走出去。”在一次高层战略会议上,黄道月目光坚定,指尖轻轻划过面前展开的世界地图,“让世界看到真正的中国设计,了解我们纺织技艺的深度和魅力。这不仅仅是商业拓展,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。”

王立军早已为此做足了功课,他调出厚厚一叠市场调研报告:“根据我们的分析,欧美高端市场对具有独特性、高品质和文化内涵的产品需求正在上升。尤其是近年来‘东方美学’概念的升温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期。但是,挑战也显而易见:老牌奢侈品集团的垄断地位、根深蒂固的品牌认知壁垒、以及文化理解上的差异,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难关。”

“首站,去哪里?”李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作为设计师,她渴望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,也证明锦绣坊的实力。

“巴黎。”黄道月几乎没有犹豫,“那里是世界时尚的中心,也是检验我们成色的最佳试金石。只有在巴黎站稳脚跟,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世界级的话语权。”

王立军点头表示赞同:“巴黎时装周,的确是最佳的舞台。但想要在那个顶级品牌云集的地方获得一席之地,难度极大。我们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。”

计划迅速制定。第一步,便是报名参加巴黎时装周官方日程之外的独立展示单元(Showroom)。这对于一个首次亮相的中国品牌来说,已属不易。申请材料递交上去后,团队的心都悬着。期间不乏波折,一些傲慢的组织者对来自中国的“新面孔”带着审视甚至轻视的态度。关键时刻,陈明远动用了一些他在欧洲时尚圈的人脉资源,加上锦绣坊在国内声名鹊起、以及那件缂丝国礼带来的隐形背书,申请才最终获得批准。

场地确定下来,位于玛莱区一处充满历史感的画廊空间。接下来便是展位的设计。黄道月和李薇摒弃了常见的奢华堆砌,力求营造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和现代审美的平衡。整个空间以天然竹材和素色亚麻作为主基调,光线透过精心设计的几何窗格,投下斑驳陆离的光影。展位中央,没有喧嚣的Logo墙,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由特殊光纤织成的、模拟水墨晕染效果的动态背景,意境悠远。几件锦绣坊复原的古代织机模型,被巧妙地安置在角落,无声地诉说着品牌的历史传承。空气中,弥漫着定制的白茶与竹叶混合的清雅香氛,与周围其他展位浓烈的香水味形成了鲜明对比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引人探索的氛围。

“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喧哗,而是让人愿意停下来,静静感受的东方气韵。”黄道月对设计团队强调。

展品的选择同样经过深思熟虑。黄道月决定,主打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系列:“宋锦风华”和“山海经·织梦”联名系列。前者代表了锦绣坊对传统美学的深刻理解和优雅演绎,后者则展现了品牌拥抱现代创意、进行跨界融合的活力与想象力。当然,几件凝聚了最高技艺的Kesi缂丝和“云裳”苎麻的高定作品,则如同镇馆之宝般,被小心翼翼地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,用以展示锦绣坊无可比拟的技术壁垒和艺术高度。

为了在短短几天的时装周期间最大化地吸引关注,王立军策划了一场小型的、仅限邀请的静态展示暨走秀活动(Presentation)。邀请函被精准地送到了目标人群手中:包括几家顶级奢侈品百货的买手总监、几位在国际时尚界以毒舌和挑剔著称的资深评论家、以及数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时尚KOL。

活动当天,小小的画廊空间里,人头攒动,气氛却出奇地安静。来宾们大多带着审视的目光,毕竟巴黎从不缺少新品牌的故事,但真正能留下印记的寥寥无几。

灯光微暗,伴随着空灵悠扬的古琴声,身着“宋锦风华”系列的模特缓缓步出。那并非职业模特常见的凌厉台步,而是一种更舒缓、更内敛的姿态,仿佛从宋代仕女图中走来。面料的光泽在灯光下流转,植物染色的柔和色彩沁人心脾,简约的剪裁勾勒出东方女性特有的含蓄与优雅。台下的喧哗声彻底消失了,所有人都被这种静谧而高级的美感所吸引。

紧接着,“山海经·织梦”系列登场,风格陡然一变。那些以奇幻异兽和草木为灵感的图案,通过提花、刺绣、甚至小面积缂丝点缀的方式,呈现在飘逸的丝绸和挺括的棉麻之上,前卫大胆的廓形与古老的东方神话元素碰撞出奇妙的火花,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又不失精致的工艺细节。

压轴出场的,是那几件Kesi和“云裳”的高定作品。当一件以极细“云裳”苎麻织就、轻薄如雾、仅在领口袖缘以Kesi技艺绣出几抹淡彩云纹的长裙出现时,现场甚至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低呼。那种极致的轻盈、通透,以及素雅中蕴含的无声禅意,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奢华的传统认知。而另一件通体采用Kesi技艺、织入了繁复瑞鹤图案的礼服,其精湛绝伦的工艺更是让在场所有懂行的人瞠目结舌。

“我的上帝……这是……缂丝?”一位白发苍苍、据说眼光极度挑剔的法国老牌时装评论家,忍不住凑近仔细观察,喃喃自语,“多少年没见过如此精妙的手工了,而且,设计并不迂腐,竟然如此现代……”

展示结束后,掌声并不热烈,但持续了很久。许多买手和媒体人围住了黄道月、李薇和王立军,问题一个接一个。他们对这些前所未见的面料、精湛的工艺以及独特的设计理念充满了好奇。

“请问这种薄如蝉翼的面料是……苎麻?这怎么可能?”一位来自意大利顶级面料商的代表,难以置信地反复触摸着“云裳”样品。

“那些山海经的图案,是用什么工艺实现的?是印花吗?不,看起来更像是织出来的……”一位日本买手对着联名系列仔细研究。

“Kesi……你们真的掌握了完整的Kesi技艺?并且还能进行现代化的设计应用?”那位法国老评论家直接找到了黄道月,眼神中充满了探究。

黄道月和李薇从容应对,用流利的英语和法语(黄道月穿越后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恶补的成果,加上一点点“天赋”),耐心解答着每一个问题,讲述着面料背后的故事,阐述着设计的理念。她们的专业、自信和对文化的真诚热爱,赢得了在场许多人的尊重。

接下来的几天,锦绣坊的展位成为了时装周上的一个“异类”热点。没有喧嚣的音乐,没有浮夸的装饰,但总有人安静地驻足、仔细地观摩、低声地交流。一些真正懂行的买手,在反复确认了产品的品质和独特性后,当场就签下了小批量的试订单,其中不乏像巴黎春天、老佛爷这样的顶级百货,以及一些眼光独到的独立设计师精品店。

几家重要的时尚媒体,如《Vogue Paris》、《WWD》等,也对锦绣坊进行了报道。虽然篇幅不大,且多带着一丝猎奇的口吻,但评价普遍正面。“来自东方的神秘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惊喜邂逅”、“锦绣坊:一个值得关注的中国文化品牌”……这些标题,足以让锦绣坊的名字第一次真正进入国际主流时尚视野。

一位在Instagram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时尚博主,在她的PFW总结帖中,特别放大了锦绣坊一件“云裳”长裙的细节图,配文:“喧嚣时装周里的一抹宁静。这种面料带来的触感,无法用语言形容,仿佛穿上了月光。来自中国的Jinxiu Fang,记住这个名字。”这条帖子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转发,引发了小范围的讨论。

巴黎时装周落幕,锦绣坊团队带着几份沉甸甸的订单意向和远超预期的媒体反馈,踏上了归途。飞机舷窗外,巴黎的灯火渐渐远去,如同散落的星辰。

“我们成功了,至少,是开了个好头。”李薇兴奋地挥舞着拳头。

王立军则相对冷静:“是的,反响不错。但要将这些意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长期订单,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真正立足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供应链、品控、本地化营销、文化差异……每一个环节都是挑战。”

黄道月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,心中却异常平静。巴黎的惊鸿一瞥,固然可喜,但这只是锦绣坊走向世界的第一步。她知道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如何将这份短暂的惊艳,转化为持久的品牌影响力?如何让世界不仅仅是猎奇地看待东方元素,而是真正理解和尊重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与现代价值?

她想起了黄道婆当年改良纺车、推广棉纺,那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、质疑和坚持。如今,她要做的,是在一个更广阔、更复杂的舞台上,继续这场跨越时空的“织锦”事业。

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。”黄道月轻声对自己说,眼中闪烁着比巴黎灯火更明亮的光芒。她知道,锦绣坊的国际化征程,不会一帆风顺,但只要坚守着那份源自千年文脉的匠心与智慧,终有一天,这来自东方的锦绣,必将绽放出令整个世界瞩目的光彩。而眼下,当务之急,是消化巴黎之行的成果,并开始为下一轮的技术创新储备力量。她隐隐感觉到,仅仅依靠现有的技艺改良,还不足以支撑锦绣坊未来的星辰大海。或许,是时候将目光投向那些更前沿、更具颠覆性的领域了——比如,智能纺织。一个更大胆、更具未来感的构想,正在她心中悄然萌芽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