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五言情

繁体版 简体版
九五言情 > 我的爱人在七零 > 第14章 第 14 章

第14章 第 14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14

春耕时节的晌午,灼热的阳光透过窗棂,在大伯娘家八仙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

桌上摆着的两个粗瓷碗格外醒目:一碗琥珀色的香菇肉酱泛着油亮的光泽,肥瘦相间的肉丁和饱满的香菇粒在酱汁中若隐若现;

另一碗深褐色的黄豆酱虽然肉末少了些,但饱满的豆粒裹着浓稠的酱汁,散发着诱人的咸香。

“都尝尝,这是小晚早上送来的。”大伯娘用筷子小心地挑了小半碗香菇酱,金黄的油脂顺着碗边缓缓滑落。

张建华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拌进玉米碴粥里,原本灰扑扑的粥顿时变得油润光亮。

“唔……”他扒拉了一大口,眼睛瞬间睁大。

香菇的鲜香混合着猪油的醇厚在舌尖绽放,竟把粗糙的玉米碴子都衬出了几分香甜。

“这……这是大嫂做的?”他含着筷子,难以置信地问。

“娘,这酱咋这么香哩?”张建华忍不住又舀了一大勺黄豆酱,金黄的油脂在粥面上晕开,香气四溢。

他媳妇李秀兰用筷子尖蘸了点香菇酱尝了尝,眼睛顿时亮了起来:“天爷,这香菇嚼着比肉还香!”

“这孩子,也太见外了。”大伯娘叹了口气,“怕是觉得麻烦我们照看大娃他们,才舍得下这么大本钱。“

她用手指蘸了蘸碗边的油渍,“这年头油票多金贵,谁家不是一滴油掰成两滴用?”

张大伯放下碗,若有所思:“侄媳妇有心了。这酱料里不光油多,肉也不少。”

他转头对儿子说:“建华,下午去捡二十个鸡蛋,再装半袋新磨的玉米面,给你大嫂送去。”

“爹,我看不如这样,“张建华眼睛一亮,“春耕这么累,大伙儿都缺油水。要是大嫂还有多的酱料,咱家用粮食跟她换些?”

最近正值青黄不接的时节,家家户户天天吃着玉米碴粥配咸菜,个个脸色发青。

更别提现在正是春耕最忙的时候,大伙儿干活费力气,肚子里没一点油水,实在是饿得慌。

李秀兰连连点头:“这主意好!二十个鸡蛋换一罐香菇酱,要是她为难,黄豆酱也成。”

说着又忍不住舀了勺所剩无几的黄豆酱拌进粥里。

桌尾的铁蛋已经把头埋进碗里,把最后一点酱汁刮得干干净净,仰着油汪汪的小脸喊道:“奶奶我还要!”惹得众人忍俊不禁。

“小馋猫,”大伯娘笑着拍了下孙子的后脑勺,转头对老伴说:“等会儿我亲自去一趟。小晚孤儿寡母的,咱不能白拿人家这么金贵的东西。”

窗外,春日的阳光依旧灼热。

但此刻饭桌上的气氛,却因这一碗饱含心意的酱料而变得格外温暖。

张大伯看着空碗里残留的油花,心想这哪是什么酱料,分明是苏晚的一片真心。

翌日,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,苏晚已经背着沉甸甸的竹篓走在田埂上。

三个孩子被她托付给了隔壁张婶照看半天——毕竟回娘家这条路要穿过两个山坡,带着孩子实在不便。

竹篓里垫着厚厚的稻草,两罐香菇肉酱和两罐黄豆酱被稻草裹得严严实实。

“小晚,这是回娘家啊?”正在地里除草的王大娘直起腰打招呼。

“是啊,给我爹娘送点自己做的酱菜。“苏晚笑着应道。

刚拐进苏家院门,几个小身影就像小炮弹似的从堂屋冲了出来。

“小姑!小姑回来啦!”五岁的虎子跑得最快,一把抱住苏晚的腿,仰着晒得黑红的小脸,眼睛亮晶晶的。

他身后跟着的两个妹妹也扑上来,三双小手争先恐后地拽着她的衣角。

灶房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大嫂撩开布帘子探出头来,手上的擀面杖都忘了放下:“哎哟!是虎子他姑回来了!”

她扭头朝里屋喊道:“娘!快来看看谁来了!“

正屋里,苏父正蹲在地上编竹筐,见她进来连忙起身。

三个哥哥也从后院匆匆赶来,大哥的裤腿上还沾着新鲜的泥点,脚上的胶鞋湿漉漉的——一看就是刚从水田里回来。

二哥手里还攥着半截麻绳,三哥边走边拍打着身上的木屑。

“爹,哥,我带了些吃的。”苏晚把背上的竹篓卸下来,放在八仙桌上。

掀开盖在上面的蓝布,露出四个粗瓷罐子,罐口用油纸封得严严实实。

“这是……”三嫂好奇地凑过来,手指轻轻碰了碰罐子,突然瞪大眼睛:“莫不是……”她想起过年时小姑送来的那两罐酱料——油汪汪的香菇肉酱和黄豆酱,香得全家老小连碗底都舔得干干净净。

可惜那么金贵的东西,吃完了就没了。

三嫂当时还心疼地想,小姑子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,怕是也拿不出更多了。

难不成这就是……

苏晚揭开其中一个罐子的油纸,浓郁的酱香立刻飘散开来:“上回的酱料,我想着爹娘和哥嫂应该都吃完了。昨儿个又做了一批,特意给你们送来些。”

她边说边把四个罐子一一摆开:“这两罐是香菇肉酱,这两罐是黄豆酱。春耕辛苦,好歹能给饭菜添些滋味。”

虎子踮着脚往桌上张望,小鼻子不停地抽动:“是肉酱!小姑做的肉酱!”孩子兴奋得直蹦,把桌上的茶碗都震得叮当响。

大嫂已经利落地拿来碗筷,揭开另一个罐子。

晨光透过窗棂,照得金黄的油脂泛着琥珀般的光泽,饱满的香菇丁在酱汁里若隐若现。

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,声音都有些发颤:“这……这得用多少油啊?咱家一年都分不到这么多……”

“拿回去!”苏父突然拍案而起,震得桌上的酱罐都晃了晃,“上次是年礼,我们收了也就收了。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要!”

苏母心疼地说道:“小晚啊,你看看这肉和油下得这么多。“

她手指轻轻拂过罐口凝结的油脂,“你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,日子比我们难多了。“

苏晚按住母亲的手,温声道:“爹、娘,我既然拿得出来,就是还有富余的。“

苏晚轻轻掀开酱罐的油纸封口,用竹筷小心地拨弄着酱料:“爹娘你们看,这酱看着油汪汪的,其实我有独门诀窍。”

她夹起一块香菇丁展示:“我是用肥肉炼油时特意加了水,油花就浮在表面显得多。“筷子又往下探了探,“底下都是后山采的野香菇,肉丁其实没多少。”

见父母仍皱着眉,苏晚继续解释:“我在书上看到的,熬酱时加点淀粉水,能让油脂挂壁更均匀。您瞧——”她倾斜罐身,金黄的油层果然只有薄薄一层。

“再说,“她指着墙角晒的干香菇,“后山那片松树林里,这样的野菌子多得是。我趁着露水未干时去采,一次能摘半背篓呢。”

苏母将信将疑地凑近细看,果然发现酱料里香菇占了七八成。

那些棕褐色的菌菇吸饱了汤汁,在晨光中泛着诱人的光泽,乍看确实像裹着厚厚的油脂。

“可这肉……“苏父还想说什么。

“就用了小半斤肥肉。“苏晚比划着,“炼完油的油渣我都留着炒菜了,一点没浪费。”

她有空间大量的物资,有能力帮衬苏家人,就是有点困难,送不出去。

就是因为,她的丈夫张建业去世了,没有个顶梁柱,家里没有收入,大家都在想着她家以后的艰难日子,所以都不收她的东西。

送个东西还要想诸多借口,还不能多少送。看来以后还是要有个营生收入才行。

这番半真半假的说辞,总算让苏父神色松动了几分。

“那也不能拿这么多啊!苏母急得直拍腿,“你们母子几个就不吃了?”

机灵的苏二哥立刻接话:“就是!小妹,你把我们哥几个当什么人了?难不成我们会饿着爹娘和自家婆娘孩子?”

他说着朝两个兄弟使了个眼色。

“老二说得对。”苏大哥闷声道,黝黑的脸上写满不赞同。

苏三哥直接提起背篓往苏晚手里塞:“拿回去给大娃他们吃,孩子们正长身体呢。”

三个嫂子站在一旁欲言又止。

大嫂看着虎子眼巴巴望着酱罐的模样,心疼得直揪衣角,却终究没开口。

二嫂和三嫂交换了个眼神,也都低下头去——她们再馋,也不好意思要寡妇小姑子的东西。

最后还是苏父长叹一声,摆了摆手:“老大媳妇……收下吧。”

老人环视着三个儿子,眼神凌厉如刀:“你们都给我听好了!从今往后,小晚家的事就是咱们老苏家的事!屋顶漏了就去修,有需要帮忙的要帮着干,听见没有?”

“知道了,爹,”苏大哥说道。

“还用得爹你说。”苏二哥说道。

“交给我们。”苏三哥说。

苏晚抿嘴一笑,看着苏家温馨的画面。

午饭时,一家人就着酱料吃了顿难得的饱饭。苏晚趁机提起正事:“爹,上回说的狗崽……”

“早给你备下了!“苏父放下碗,往后院走。

草窝里趴着一只圆滚滚灰耳朵的小土狗,听见动静竖起耳朵,看起来格外机灵,竟跌跌撞撞地朝苏晚跑来,小鼻子不停地嗅她的裤脚。

“怪了,”苏父挠头,“这崽子平时最凶,见生人就龇牙。”

苏晚心里一动——莫非这小东西能感知空间的气息?

她蹲下身,灰耳朵立刻亲热地舔她的手指。

“就它是吧。”她轻轻拎起小狗,小家伙不吵不闹,黑葡萄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她,仿佛早就认了主。

午后,阳光懒洋洋地洒在院子里,苏晚抱着灰耳朵的小狗刚踏进家门,三个孩子就像小鸟似的扑了过来。

“娘!这是什么?”二娃眼睛瞪得溜圆,小手已经迫不及待地伸向小狗。

“是给咱们家的小狗。”苏晚笑着把狗崽轻轻放进他怀里,“以后它就叫灰灰,帮咱们看家护院。”

灰灰刚落地,就被三双小手团团围住。大娃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它的脑袋,指尖轻轻蹭过那对特别的灰耳朵,生怕弄疼了它。

“它好软啊!”安安蹲在地上,伸出小手指戳了戳灰灰的肚皮,狗崽立刻翻了个身,四脚朝天,露出软乎乎的肚皮,逗得她咯咯直笑。

二娃最是兴奋,直接把脸埋进灰灰蓬松的绒毛里,深深吸了一口气:“它香香的!”

灰灰似乎也很喜欢孩子们,湿漉漉的鼻子挨个嗅了嗅他们的小手,最后舔了舔安安的指尖,惹得她惊喜地“呀”了一声,赶紧缩回手,又忍不住再伸过去。

“娘,它能听懂我们说话吗?”大娃仰头问,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。

“当然能。”苏晚揉了揉他的头发,“以后你们多陪它玩,它就会认你们当小主人了。“

二娃一听,立刻拍着胸脯保证:“我每天都给它喂饭!”

“我、我帮它梳毛毛!”安安不甘示弱,小手已经学着娘亲的样子,轻轻捋了捋灰灰背上的毛。

灰灰似乎听懂了孩子们的承诺,尾巴摇得像个小风车,突然从二娃怀里跳出来,在院子里撒欢儿跑了一圈,又冲回来蹭了蹭大娃的腿,逗得三个孩子哈哈大笑。

苏晚看着他们闹作一团,心里暖融融的。

墙角新垒的狗窝里垫着柔软的干草,灰灰跑累了,一头扎进去打了个滚,舒舒服服地蜷成一团,黑溜溜的眼睛却还盯着孩子们,尾巴一甩一甩的,像是在说——

“这个家,我喜欢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